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在中国农村,小事为何容易越闹越大?
当前乡村治理存在危机,可能并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我们都不愿面对,没有能力面对,我们都以为已掌握真理,甚至不愿深入了解经验就已得出结论。尤其是对于学界,目前也习惯于结论先行,不愿或无力深入事实。这是危险的。[全文]
-
村干部也要坐班领工资,拿多少合适
当前村干部工资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类干部(即书记)工资每年3.876万元,二类干部(副主任)工资每年1.184万元,三类干部(计生专干、委员)工资每年2200元。最大的问题在于,村干部之间的待遇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尤其是书记和副主任之间。[全文]
-
300多亿负债华西村扛不住了?我在华西村做了一些调研
最近的新闻从华西负债引伸出华西集体经济是否走到尽头的关注。一些关注者对华西的发展理念有落差,文中引用的数据得出的结论也有误。华西人有农民的智慧甚至还带有点农民的狡黠,既从华西的实际出发,又怀抱共同富裕的理想,这不是城里人依一般经济学理论分析可以那么简单阐述的。[全文]
-
改革开放四十年:土地制度变迁与工业化之路
中国的农民尽管农业、从农地的非农使用中获益不大,但却能从就业机会的增多而获得补偿。也正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大体上是相匹配的,中国的土地制度在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率的同时,大体上还能维持公平。[全文]
-
部分农民“进城不退地”,是新一轮的社会不公
农民群体复杂化,不同类型的农民进城后继续保留承包地有不同的影响。已获得城市户籍的农民继续保留承包地,既产生严重的社会不公,也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能笼统地主张“进城退地”或者“进城不退地”,而是需要分类治理的思路。[全文]
-
城市边缘两弟兄:开面馆与等拆迁
我问他俩将来有什么打算,小张说等拆迁。父亲给他留下一幢平房,连房带小院共150平米。现在村里已开始拆迁,正谈判补偿问题。显然,小张的未来就在这次拆迁补偿款上了。北辰现在恐怕拿不到1000万,但七、八百万还是有可能的。小张也表示认同。[全文]
-
农用航空建设,靠无人机弯道超车?
这两年,无人机行业飞速发展,各种领域开始使用无人机来替代原先的一些工作。而在农业方面,无人机植保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全文]
-
在西北农村支教时,政府救活了我的学生
我的一位学生今年上三年级,患有先天性心脏缺失,最近一次手术时发生休克,险些没抢救回来。这位学生光住院就住了一个多月,最后所有的抢救费用、心脏补缺手术以及住院费用,几乎90%都是政府负担,学生自己家庭算下来就花了10000出头。[全文]
-
为什么说中国土地制度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批评我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现行土地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不允许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征地按原用途补偿的规定,二是不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规定。我们重点就来讨论所讲的这个主要弊端。[全文]
-
走读大运河:华北大平原上的半自然经济
中国在大踏步地前进,中国已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的商品遍及全球各个角落,世界进入了Made in China时代。但在中国的腹地,纵横千里、跨越三大水系的华北大平原上的农村却没能与时俱进,还停留在半自然经济的状态。 [全文]
-
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 但进口绝不能全放开
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即使国际市场的粮食全部被我们买进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还会背上扰乱国际市场价格的骂名;另一方面,进口粮食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解决的,一定要慎重。[全文]
-
走读大运河:韩国老人拄拐种地,现在轮到中国了?
经过的许多村庄十之二三的院落大门紧锁,没有狗叫,这说明已是人去院空。我们了解到,现在华北农业、粮食种植为主的村庄,20、30岁的年轻人基本消失了,40、50岁的中年人也不多,最多的是60、70岁的老人以及他们10来岁的孙辈。[全文]
-
对无理上访,政府“拖”着也不是坏事
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乡镇政府乃至上级政府不能拒绝接访,但接待并非就一定要解决,有些无理上访是没法解决的。可以听讲述、走程序、在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往复。最终上访的解决不是因为问题被解决了,而是因为各种原因使问题被取消了。[全文]
-
萌萌哒卫生年画,原来有这么多门道
新中国刚刚建立,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年画一直以来就是农民表达与感悟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所以成为重要的宣传工具。年画中的卫生意象,带有丰富的象征性,百姓也容易接受。这对于我们今天反思科普问题,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全文]
-
精准扶贫不是难在扶贫,难在精准
农村基层事务往往具有极强的偶发性、不规则性、连带性、模糊性、非原则性、细小琐碎性,这样的细小琐碎的事务甚至很难分清对错,更无法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能否及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细小琐碎事务是基层治理好坏的关键。[全文]
-
当前中国土地制度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因为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剥削阶级,中国土地制度可以做到“涨价归公”“地利共享”,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土地制度,正是凭借土地制度的“制度红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可以保持近三十年两位数增长的奇迹。且中国可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拜中国土地制度之所赐。[全文]
-
下金蛋的鸡?对宅基地的财富幻觉该醒醒了
现在几乎所有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以及学者和政策部门都似乎以为,农民宅基地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可以下金蛋的鸡,腾退出来可以变成巨额财富。但是,宅基地本身并没有产生财富,所谓财富,不过是通过复杂的制度设计(比如增减挂钩制度)将其他地方的资源转移到了农村。[全文]
-
说好的农业改革“二次飞跃”,是时候落实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不是纯粹以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分”。但多年来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凝聚形成共识,是否还要坚持集体经济,即“统”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不仅是“三农”问题,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基础的稳定,是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方向的问题。[全文]
-
25万进口犁,翻出来什么问题?
?“宁可多花十倍钱,也要买进口犁” 这样的事件,在目前中国制造业各个领域都在大展宏图的时候爆出来,确实非常具有争议性,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在有意制造“社会矛盾”。但是这是黑龙江农民们现实的选择,中国的农民可以说是最实在的一批人,他们需要的高效的作业工具,选择十倍价格的进口犁,是黑龙江农民权衡利弊之后认为的最佳选择。而且这样的问题,也不是“阶级矛盾”那样具有不可调和性,多少曾经的国产行业面临一样的困境,但是在经历多年甚至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开始反超国外。[全文]
-
“凤凰男”被老家人“啃”苦了
堂哥小浪家发生了一起家庭纠纷:婶婶想着让刚结婚的女儿在婆家更好立足,便希望小浪在年前拿四万元钱给妹妹带去。他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又不能跟母亲说自己没钱。老家人都以为他风光,却从没有人在乎、也似乎根本不知道城市生活的压力。[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人民日报:心无百姓莫为官 ——习近平同志帮扶下姜村纪实
-
华西村党委书记:媒体断章取义,集团经营好于往年
-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公布 填补多项空白
-
非转基因"洁田技术"让稻田杂草不生
-
亩产破千 浙江水稻新纪录紧追袁隆平
-
矮杆稻到了“天花板” 巨型稻能否破产量记录
-
权威释疑:为什么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
中国科学家发现一水稻基因变异 可增产15%!
-
十九大集体采访:农业科技创新
-
农业部预计2017年中国粮食产量1.2万亿斤以上
-
1149.02公斤!超级杂交稻亩产创世界新纪录
-
袁隆平的2017级“洋学生”毕业了
-
农业部:自主选育转基因棉花市场份额占95%以上
-
专家详析“海水稻”:不是真的用海水浇灌,离产业化还有距离
-
青岛试种海水稻亩产最高超600公斤 袁隆平:可以打优秀
-
海水稻今测产 推广后可多养活2亿人
-
“美国三五年内经济不会好 下调中国评级是短视行为”
-
日本努力了30年没完成的大计 中国大学师生一举做到了
-
“我们能造航母大飞机,为何受制美日韩的种子?”
-
国际水稻研究所:黄金大米或于2020年前大规模种植
-
-
-
中国葫芦第一村:村民靠葫芦致富 一个能卖3000元
-
亩产450公斤!袁隆平旱稻在华北平原试种成功
-
贪吃猫头鹰3闯农户大棚吃23只鹅,被抓现行一脸无辜
-
镇党委书记当主播:只要农民增收,愿意当网红
-
这位农民老大爷拿了个文学奖 被质疑山寨和抄袭
-
别人村的居住区像威尼斯,他们镇为何那么富
-
广东一村获9.9亿卖地款 村委称治安是首要问题
-
石家庄西瓜因“出道晚”败给海南西瓜 惨遭滞销
-
留守娃学桃园结义 三杯下肚“大哥”昏倒
-
为推介家乡 湖南农民23万买韩报整版
-
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都说了啥
-
2014年习近平牵挂的11件农事
-
中科协副主席:国内很多农产品比外国贵
-
现实版桃花源? 网友:没有wifi我不去
-
珠三角唯一的公社大队
-
中国第一乞讨村——不为生活为致富
-
“地下水抽上来能当肥料!”
-
网易5年养猪400头 猪肉曾是最高奖励
-
新生代农民工都用智能手机玩啥?
-
中国农村的网络生活(多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