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宁走读大运河:拄着拐杖把地种
关键字: 房宁走读大运河笔记房宁社会调研华北农村经济中国农村现状【文/bt36专栏作者 房宁】
【从3月1日至4月底,房宁老师及其团队沿京杭大运河徒步3000多华里,从北京到杭州。本篇为其走读大运河系列笔记中的一篇,其他笔记,bt36将为读者陆续选登。】
在河北、山东调研的十来天里,我们基本上是沿京杭运河进行的。这里是华北平原的腹地,保留着中国最广大的传统农业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行走里程的增加,随着访谈的累积,我感觉到,这块广大平阔的地域是中国经济的末梢,是社会治理的终端,是一个素面朝天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社会的许多细节和真实。
与人口密度很高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同,华北平原上基本还保留着自然村落,一路走过看到的是田野、村落、城镇三种面貌,这样的模式已有千年。华北大平原的中心区域冀鲁豫三省的农村地区,走上五、六华里就会有一个村落;20、30华里一般会遇到一个乡镇;一个县大约方圆百余里。据说这样的行政区域划分自秦以来就比较稳定地存在了,翻阅华北地区的县志一般都会追溯到秦。古代的官员回避制度一般是跨县施行,所以有“百里不为官”的说法。
近十多年来,调查研究就成了我重要生活方式,号称“在路上,在会上,在现场”。我自以为算是中国现在的学者里走的比较多的一位。但以往国内调研,经济发达地区去的比较多,研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比较多,调研访谈对象中干部、老板、城里人比较多。这一次感觉像是一猛子扎到了泥土里,可谓风尘仆仆。有一天晚上洗一件深色的衬衫,水完全变成了黑色,我以为是衣服掉颜色了,洗了两遍水变清了,原来是白天风大搞了一身的尘土。
这些天走下来,经过不少村庄。这些村庄或大或小,或穷或富,但如果问到最突出的印象,那就一个字——老,不是说村庄建筑老,而是人老。
现在农村房子大多是新的或比较新的。在我的感觉里,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至少给北方农村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农民住上了砖瓦房。当年在农村插队,农闲时当小工帮助村里人盖房子,那时基本上都是土坯房,房子四个角砌上砖柱,中间墙体都是土坯砖砌成。现在基本上“一砖到顶”的大瓦房。
但是,现在房子盖好了,可里面住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我们经过的许多村庄十之二、三的院落大门紧锁,院里没有狗叫,这说明已是人去院空。我们了解到,现在华北农业、粮食种植为主的村庄,20、30岁的年轻人基本消失了,40、50岁的中年人也不多,最多的是60、70岁的老人以及他们10来岁的孙辈。
有一天,走到下午两点多钟,田野上北风刮得很猛,气温很低。我们有些疲劳,走到一个村头见有一个场院,堆满了铁丝笼子编制的玉米囤,这样的储粮方式在华北平原上的乡村随处可见。我们赶过去坐在玉米笼子前面,背风晒着太阳很是舒服。附近一位老者看见我们,略做踌躇便走过来。他打量着我们搭起讪来。
这些天走村过镇,有一种感觉村民对我们这样的外来者似乎很警惕。老者询问我们从哪里来,是干什么的。我们说明身份并问他是否可以穿村走过,他说当然没问题。我似乎察觉到什么,便问他外人来村有什么不安全吗?老者说,倒没有什么不安全的,但前不久有个算命先生来村骗了一个老人4000多块钱,结果老人愤而自杀了。
一来二去我和老者聊了起来。这个村离县城约20公里,没有什么产业,主要靠粮食种植营生。这一带土地还算肥沃,有运河水和机井灌溉,一年两收种小麦和玉米。指着场院上的玉米囤,老者说,现在种粮食真挣不到什么钱。他介绍说,村里的玉米产量每亩能够达到1200—1300斤,囤里的玉米棒子每斤大约卖6毛多钱,脱成玉米粒能卖8毛多。小麦当地亩产一般在900斤左右,价格比较好一些,每斤能卖1块3毛钱。现在产量算是比较高,价格也还可以,但种田成本也很高,从机耕播种、浇水、打药、收获都要花钱或请专业队伍,一年算下来每亩地也就能剩下500—600元。
- 原标题:房宁走读大运河:拄着拐杖把地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快讯最新闻 Hot
-
关门第二天 特朗普急了
-
大陆会“武统”?蔡英文这回改口了
-
计时开始:美国政府关门第一天
-
普通话考试不及格 港生冲进办公室恐吓老师
-
特朗普帮中俄成为世界领袖?纽约时报怕是又砸了自己的脚
-
万豪“痛定思痛”,竟把台湾划到了日本…
-
雪乡导游被指一天打四人 旅行社:游客问题,他怎么不打别人?
-
这波电梯壁咚让不少家长愤怒了…
-
喂派出所吗?救人的民警结婚了吗?
-
任天堂重新定义游戏,童年梦想要实现了……
-
央视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延期,刘国梁又躺枪了…
-
看完这部国产剧 再也没脸笑话印度神剧了
-
特朗普“假新闻”奖终于公布了
-
“严惩中国剽窃知识产权,罚款大到超乎想象”
-
“诶,谁砸我?”
-
这幅抽象派作品让人想起了中国男篮的“热血”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