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宁走读大运河:华北大平原上的半自然经济
关键字: 华北农村半自然经济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房宁 走读大运河【文/bt36专栏作者 房宁】
【从3月1日至4月底,房宁老师及其团队沿京杭大运河徒步3000多华里,从北京到杭州。本篇为其走读大运河系列笔记中的一篇,其他笔记,bt36将为读者陆续选登。】
中国的华北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也许还是世界上最平的大平原。华北平原从北到南近千公里,平均落差不过20多米。以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论,号称京杭大运河“水脊”的南旺,即运河全线的制高点海拔还不到40米,而千里之外的北京张家湾是20多米,二者相差不到20米。
华北平原沃野千里,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优良品种普及,水利设施、生产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冀鲁豫苏四省大范围内粮食单产达到很高水平,吨粮田普及化。四省粮食生产的模式普遍为小麦、玉米一年两茬。
现在河北平原地区小麦亩产一般能达到900斤左右,山东可达1000斤左右,而苏北有些地区能达到惊人的1200斤。四省的玉米亩产一般都能达到1200斤左右。根据我的计算,2016年河北地区的种粮农民的个体劳动生产率是改革开放前1976年的10倍以上。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同时带来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但在中国的农村,尤其是如华北平原上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地区却并未与全国一道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准确一点说,现在华北平原农业地区还是一种“半自然经济”形态,也就是说,华北农村地区的商品生产与交换程度很低,种粮农民日常生活的货币化程度很低,他们的生活更多地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从华北平原农民生产和交换活动看,华北平原的粮农人耕地面积不大,河北人均三亩就不错了,苏北地区经常也就是一亩多,加上家庭成员进城务工富余出的耕地,家中留守的老两口能种上10亩地就很不错了。
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调研中遇到了不少。现在农村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专业化服务,个体农户主要是从事田间管理,现在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年农民只要身体健康基本上可以胜任10亩粮田的田间管理。
根据我们在河北、山东两地对多个村庄和农户的了解,现在有10亩承包粮田的农户,小麦产出按每亩900斤计,每斤当前收购价为每斤1.3元,全部出卖可得1万2千元左右;玉米产出按每亩毛重1200斤计,每斤当前收购价为0.6元,如果全部出卖可得7000元左右。此外,国家每亩粮田补贴125元,计1250元,三项相加共计为2.2万元左右,种子、化肥、农药、电费等投入约占出售所得的35%—40%,在不请帮工的情况下,扣除全部支出后,全部出卖实际所得最多不超过1.5万块。
冀鲁豫三省的纯种粮户很少有其他经营与收入,一般情况下麦子留作口粮不出卖或不全部出卖,玉米一般供出卖。这样我们与多个农户计算下来的结果是,两口子种10亩粮田,一年货币收入最多也达不到1万块钱。老两口平均每人每月最多也就是400块左右的现金收入。由此可见,华北平原农村的商品生产程度很低,多一半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我们多次询问农民一家每月不足千元钱能否过活?得到的回答是“也够用了”。农家的住房不花钱,口粮自给自足,蔬菜靠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农民主要货币支出无非是买些油盐酱醋和烧火、取暖的煤炭以及婚丧嫁娶等为数不多的应酬,除此之外其他货币支出很少。
- 原标题:房宁走读大运河:华北大平原上的半自然经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快讯最新闻 Hot
-
关门第二天 特朗普急了
-
大陆会“武统”?蔡英文这回改口了
-
计时开始:美国政府关门第一天
-
普通话考试不及格 港生冲进办公室恐吓老师
-
特朗普帮中俄成为世界领袖?纽约时报怕是又砸了自己的脚
-
万豪“痛定思痛”,竟把台湾划到了日本…
-
雪乡导游被指一天打四人 旅行社:游客问题,他怎么不打别人?
-
这波电梯壁咚让不少家长愤怒了…
-
喂派出所吗?救人的民警结婚了吗?
-
任天堂重新定义游戏,童年梦想要实现了……
-
央视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延期,刘国梁又躺枪了…
-
看完这部国产剧 再也没脸笑话印度神剧了
-
特朗普“假新闻”奖终于公布了
-
“严惩中国剽窃知识产权,罚款大到超乎想象”
-
“诶,谁砸我?”
-
这幅抽象派作品让人想起了中国男篮的“热血”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