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女星回应“反#MeToo”联名信:我错了,但我和别的署名者不同
关键字: 法国性别政治MeToo联名信国宝级女星反性侵请愿【编译/bt36 徐乾昂】在美国反性骚扰运动如火如荼之际,法国艺术界女性却忙着以“性自由”和艺术创作的名义写信捍卫男性向女性“求欢”的权利。
结果大家可想而知,这封“充满挑衅意味”的联名信引起民众愤怒。作为发起人之一的法国国宝级女星——凯瑟琳·德纳芙——终于在昨天(14日)对因此感到冒犯的性骚扰受害者道歉。不过她也强调,自己对“女权”、“反性骚扰运动”的立场,和其他署名者不同。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联名信激起公愤,学者、官员纷纷声讨
上周(9日),一百位欧洲知名女性突然在法国《世界报》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以此回应全球范围内,因“温斯坦事件”而爆发的“反性侵运动”。包括法国著名演员凯瑟琳·德纳芙在内的众多女性艺术家、医生、记者表示,她们捍卫男性求欢的自由,并认为勾引并不算犯法。
凯瑟琳·德纳芙 @视觉中国
正如《金融时报》所说的,就当我们以为这封信“再次证实了法国举国上下开放包容的性态度”时,结果却让各位失望了:包括德纳芙在内的多名署名人士均遭到猛烈抨击。此外,因联名信的公开时间,恰逢巴黎有意“立法禁止街头骚扰、并试图在法律概念上区分‘两厢情愿’和‘性骚扰’之间的关系”,而引起民众的愤怒。
作为回应,法国男女平等事务国务秘书Marlène Schiappa对此表示,“我们现在很担心,都不知道怎么和姑娘们解释:在地铁上被吃豆腐就是遭到了侵犯。我认为信中的观点很危险”。
无独有偶,法国昂热大学历史学家巴德(Christine Bard)评论道:“她们(指联名信署名者)的主张太牵强了,以至于很难让人认真对待这份信。这也不是真正的法国女权主义。这份信捍卫的,正是被法律所惩戒的行为。”
另一方面,法国民众将大西洋彼岸轰轰烈烈的#MeToo(还有我)活动引入国内,以一种更简单粗暴的方式——#Balancetonporc(揭发那头猪)——鼓励女性公布那些骚扰或侵犯她们的人,让这些人感到羞愧。
传奇女星道歉,“但我和她们不一样”
9日,德纳芙和其他99名署名人士在信中声称#MeToo是“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运动”,“一些男人就因为摸了下女性膝盖,就丢了工作...男人们有寻欢求乐的自由”。
此前发布的联名信内容节选
对于这种充满歧义、将“撩”和“性侵”混为一谈的言论,德纳芙于14日,以个人名义通过法国《解放报》发布公开信,称“是的,我在那份信上签了名”,并为因联名信而略感冒犯的受害者们道歉。
不过她随即说道:“但是,今天看起来很有必要强调一下:我不同意某些同样签署了请愿的人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各自的解读,扭曲了原文的精神。”
试图与其他署名人士区分开来的德纳芙,在信中批评了那些曲解信中含义的人士。她表示,如今人人心中皆有对错,但不能因此作为“审查艺术”的标准,那些所谓的“媒体私刑”,正渐渐毒害整个社会。
《金融时报》指出,信中所指的“她们”,即一些在“女权道路”上 “剑走偏锋”的人士。现年69岁的凯瑟琳·米勒(Catherine Millet)——联名信署名人之一——在2002年出版了《凯瑟琳·M的性生活》,里面“图文并茂”地描述了自己参与各种“性派对”的经历。另一位署名人格里耶(Catherine Robbe-Grillet)则是一位因受现实生活启发,以性虐待作品而闻名的艺术家。
更有甚者,英国卫报指出,德纳芙说的“她们”是指前电台主持人莱尔(Brigitte Lahaie)。后者在近日发表了“女性在被强奸过程中可以得到性高潮”的争议言论。
德纳芙在不指名道姓的情况下批评道,“这比直接朝强奸受害者脸上吐口水还恶劣”,“这些话不仅让那些习惯于强迫她人的性侵者们觉得心安理得,更让那些以此(签署联名信)发表抗议的人士,在与性侵者的交涉中处于理亏地位。这毫无价值,而且这份信里也没有写到‘性侵是件好事’,否则我也不会签字的”,德纳芙回应道。
公开信内容节选(英文翻译部分) 卫报报道截图
现年74岁的德纳芙,自17岁开启演艺生涯以来,深知行业内部如同好莱坞般的黑幕,她也曾经因致力推广女权而受人关注:在1971年,德纳芙自己则是签署“反堕胎”宣言的343名女性之一。而此前的法国禁止女性堕胎的行为。
年轻时候的凯瑟琳·德纳芙 图自Variety
对此,德纳芙在信中写道:“有时候,别人会觉得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我一直是一个自由的女性。(如今)我心怀暖意,致敬那些被联名信冒犯了的受害者们。我道歉,这份歉意是给她们的,也只是致以她们。”
本文系bt36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bt36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徐乾昂
-
快讯最新闻 Hot
-
关门第二天 特朗普急了
-
大陆会“武统”?蔡英文这回改口了
-
计时开始:美国政府关门第一天
-
普通话考试不及格 港生冲进办公室恐吓老师
-
特朗普帮中俄成为世界领袖?纽约时报怕是又砸了自己的脚
-
万豪“痛定思痛”,竟把台湾划到了日本…
-
雪乡导游被指一天打四人 旅行社:游客问题,他怎么不打别人?
-
这波电梯壁咚让不少家长愤怒了…
-
喂派出所吗?救人的民警结婚了吗?
-
任天堂重新定义游戏,童年梦想要实现了……
-
央视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延期,刘国梁又躺枪了…
-
看完这部国产剧 再也没脸笑话印度神剧了
-
特朗普“假新闻”奖终于公布了
-
“严惩中国剽窃知识产权,罚款大到超乎想象”
-
“诶,谁砸我?”
-
这幅抽象派作品让人想起了中国男篮的“热血”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