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鲁郑:马克龙访华,法国对中国还有什么牌?
关键字: 马克龙访华马克龙法国中法关系一带一路【文/bt36专栏作者 宋鲁郑】
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始上任以后的第一次访华,也是第一次淋漓尽致体现当今时代中法关系的现状。
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大国关系。美国总统上台以来,双方迅速实现互访。中国和联合国另一个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也保持着制度性的元首和总理互访。至于英国,首相梅一上任就表示要访问中国,甚至访问中国的日期都确定了(即11月6日),但由于中共十九大和特朗普来访而推迟。德国总理默克尔创造了12年总理生涯10次访问中国的纪录,被称为“来华次数最多、最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而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都出访过德国。
外交的背后自然体现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各自的份量和相互的需求。法国到今天,政治上由戴高乐创造的外交红利已经丧失殆尽,经济上其重要性早被德国取代。现在法国的经济总量不过是中国的五分之一略高一点。另外,法国还面临着俄罗斯对欧洲传统安全的挑战、美国对西方国际秩序大破坏的严峻考验,法国实在没有能力再把眼光转向中国。那么,法国是不是对中国就没有任何牌可打?
法国步步落后,国际地位大不如以前
客观来说,法国仍然是西方大国,在英国退欧和美国选出特朗普的背景下,法国在西方突然有了特殊地位。但只不过法国所谓的牌已经不是它所主导的,而是因为中国的需求所导致。
总体而言,中国对法国有六大需求。其中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和解除对华军售限制已是老话题,而且法国也说了不算,除了有些象征意义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这两张牌实质是废牌,估计两国都不会再用。但另外四张牌法国不但能说了算,而且一旦打出,将会得到中国的巨额回报。
一是公开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而且有具体的指标性行动。比如马克龙宣布将参加下一届(即2019年)“一带一路”高峰会谈。即使他本人不来,派总理来也是重大突破。英国前首相卡梅隆在访问中国时曾宣布:“英国将成为中国在西方最有力的拥护者”。马克龙完全可以宣布“法国将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西方的最有力拥护者”——这个宣言的难度可要小于当时的英国。这不仅是为了他的国家,也是为了他本人的未来。你看,现在下台的卡梅隆就应本国财政部的聘请,负责一笔价值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投资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他能得到这个职位,和他在职时力推中英合作从而建立了和中国的特殊关系密不可分。
二是在祝贺中共十九大成功召开的同时,肯定中国政治制度模式,至少表示这个模式适合中国。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前,他最重要的核心官员白宫幕僚长约翰·凯利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公开承认:“中国的政府体系看来适用于服务中国人民”。
如果马克龙也这样宣布,将会是西方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其收获难以估量。不过这虽然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但在西方承认事实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和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实用理性传统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西方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却束手无策的原因。
三是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同时,更宣布支持中国早日统一。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而且和法国也没有任何利害冲突。但毕竟今天的国际秩序仍然是西方在主导,统一大业还面临着美国和日本或明或暗的阻挠。所以仍然需要一个西方大国给中国造势。这就如同当美国明确反对其盟国加入亚投行时,英国却第一个选择加入,从而一下起到了巨大的表率作用,令美国成为笑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快讯最新闻 Hot
-
关门第二天 特朗普急了
-
大陆会“武统”?蔡英文这回改口了
-
计时开始:美国政府关门第一天
-
普通话考试不及格 港生冲进办公室恐吓老师
-
特朗普帮中俄成为世界领袖?纽约时报怕是又砸了自己的脚
-
万豪“痛定思痛”,竟把台湾划到了日本…
-
雪乡导游被指一天打四人 旅行社:游客问题,他怎么不打别人?
-
这波电梯壁咚让不少家长愤怒了…
-
喂派出所吗?救人的民警结婚了吗?
-
任天堂重新定义游戏,童年梦想要实现了……
-
央视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延期,刘国梁又躺枪了…
-
看完这部国产剧 再也没脸笑话印度神剧了
-
特朗普“假新闻”奖终于公布了
-
“严惩中国剽窃知识产权,罚款大到超乎想象”
-
“诶,谁砸我?”
-
这幅抽象派作品让人想起了中国男篮的“热血”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