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天下| 马前卒: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
关键字: 现代化文化传统批判保卫四、人类的感受
下一个问题是,既然我们中国人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社会塑造的。为什么大多数人会相信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呢?
首先是我们人类的本能思考方式。
从生物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在草原森林里打猎的猿猴,打猎采果子的生活持续了上百万年。在这么长时间里,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是很弱的,只能让自己适应自然界的节奏。所以我们潜意识里认定,周围的环境不会变,父辈、祖父辈传下来的规矩是最合理的。那些不尊重现有规则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
直到最近一万年,我们才进入农业时代,第一个农民到21世纪,之间仅仅隔着300到400代人。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让人类的基因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的大脑还没有适应一个变化的世界。所以我们很容易被人说服,相信现有的规则有几千年几万年的传承。
其次是我们人类的视角问题。
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童年看到的东西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天经地义的传统。比如说我老家在山区,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少,往往是出来工作才能用粮票买米面吃。农民在90年代之前的主食是玉米。小时候我周围的农民训斥孩子不好好读书,说的就是:“考不上中专,一辈子在家吃棒子面!”。那时候我就认为,玉米是我家乡自古以来的食品,代表着贫穷和落后。直到我20多岁了,无意中听我父亲说,六十年代县里边派技术员下来,教农民种玉米,我们那边的主食才从高粱变成玉米。我大吃一惊,才意识到,玉米面对我父亲这一代人来说也是新事物,是比高粱更好吃,更有影响的新事物。
中华民族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和我们的生命相比还是长的。对现在的90后网民来说,更是出生就看到的东西。所以我们会真心相信眼前这些中国文化标志,这些典型的中国生活方式有古老的传承。
所以,遇到变化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这是事物发展,而是喜欢往过去看,在历史上找一个样板。把变革说成复古。比如说西方近代的文化发展,被他们自己称作文艺复兴;王安石变法,说自己复兴的是《周礼》;到了近代,康有为要变法,写的是《孔子改制考》。这个习惯反应到我们个人身上,就是买食品,买日用品,喜欢买所谓那些所谓的皇家产品,古代的贡品。商家也会迎合我们这个需求,编造出很多半真半假的传说,把自己的产品和古代某个皇帝或者名人挂上关系。
从古代到现代社会,我们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普通人和国家,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古代皇权很难深入到乡村,农民主要是和地方的绅士地主打交道,和宗族打交道,很多农民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也没有和有编制的国家工作人员有来往,至于国家政策什么的,闻所未闻。反过来说,他也不会对皇帝,对政府有什么特别的忠诚感。
但是现代社会,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国际上的军事和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每个国家都去建立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的政府,直接动员每一个人的力量参与竞争。反过来,随着现代工商业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个人也逐渐意识到政府政策对自己的影响,开始对政府提要求,要政府对公民负责。
这种个人和政府的紧密联系,对几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新事物。但我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却不得不把他说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说这是从屈原、文天祥一路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在那个特定的反帝国主义时期,这种文化塑造是有作用的。但把历史作为案例分析的时候,我们不能完全接受这些20世纪才制造出来的文化工具,必须知道哪些东西实际上是现代化的产物,才能从历史里面学到有用的东西。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快讯最新闻 Hot
-
雪乡导游被指一天打四人 旅行社:游客问题,他怎么不打别人?
-
这波电梯壁咚让不少家长愤怒了…
-
喂派出所吗?救人的民警结婚了吗?
-
任天堂重新定义游戏,童年梦想要实现了……
-
央视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延期,刘国梁又躺枪了…
-
看完这部国产剧 再也没脸笑话印度神剧了
-
特朗普“假新闻”奖终于公布了
-
“严惩中国剽窃知识产权,罚款大到超乎想象”
-
“诶,谁砸我?”
-
这幅抽象派作品让人想起了中国男篮的“热血”时刻...
-
麦当劳改名内情:美方不让用原名,一气之下就…
-
有人寄7个橘子并不停催单,快递小哥看破一切并报警
-
舆论风波里 00后CEO拉黑了父亲
-
支持封杀PGOne就是网络暴民?你们就是对好人太坏,对坏人太好
-
这趟动车停车“等人” 知道原因后大家纷纷点赞
-
“中国仍然是好的学习者,但不是好的创新者”
-